亚瑟·爱丁顿通过观测日全食时太阳附近恒星的位置变化来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牛顿的理论,光没有质量,因此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它应该总是保持直线运动。然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认为重力是由时空扭曲引起的,他假设太阳的重力会使光线弯曲,导致太阳附近的星星视位置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爱丁顿在日食期间观测了恒星,因为这时太阳被遮挡,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恒星。他成功地拍摄了一些最接近黑暗太阳的星星,并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与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相符,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一结果于1919年公布,使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