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高楼失火如何逃生
时间:2025-04-16 00:00:08
答案

逃生法则

一是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情况。高层居住建筑至少有两部楼梯可以供疏散使用。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疏散标识逃生。选择楼道逃生,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二是火灾在小火阶段时,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逃生,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

三是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间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还可以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

四是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么应往避难层逃生,在避难层等待救援。五是在火场中要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乘坐电梯,电梯是浓烟的“快速通道”,而且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停运,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逃出火场后,不要贪恋财物,再返险地。当起火点在其他房间或者楼层,开门前应该用手触摸一下门的把手,如果把手的温度已经很高,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千万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者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火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可以打开一道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开门时应该用一只脚抵住门,防止外面的热浪将门冲开,造成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这时候尽快地逃离火场。

在居住楼层较高(超过3米)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跳楼,要向外发出呼救的信号,可以抛一些沙发垫、枕头这些软的物体,夜间可以打开手电,使下面的人能够知道这里有人,以便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逃生通道

火灾专家指出:一旦发生高层火灾,如果初期处理不当,随时都会葬身于火海,那么当住的高楼发生火灾时,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地逃离险境,进了走火楼梯就进入安全区。

错误做法:上蹿下跳,越跑离危险越近。

正确做法:据市公安消防局防火专家介绍,一般高层建筑的走火楼梯都是封闭的,如果物业管理得比较好,其防火门完好无损,烟火是根本进不去的,烟再大,走火楼梯也能下,由于走火楼梯是与住宅分开的单独通道,条件比较好的走火楼梯里面还有照明灯和通风设备,只要进入了走火楼梯就等于进入了安全区。

如果烟雾太大,看不清逃生路线时

错误做法:发生火灾后,惊惶失措,在浓烟弥漫中到处乱窜,不顾一切只身硬闯火海。

正确做法:一打开门后,却发现整个楼道里全是浓烟,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道走火楼梯在那里时,“这个时候,干脆就不要乱动”,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用湿毛巾堵塞缝隙,躲在窗户下或阳台避烟。

当居民所处楼层较低时的正确做法:一般正确的方法是用被褥、衣服、床单等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窗台、床架、室内牢固物上,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但要切实将床单等扎紧、扎实,避免其断裂或结头脱落。当然如果条件许可,用缓降器逃生是比较安全的。

专家点评:开窗跳楼是一种很被动的做法,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楼层较低的住户,实际上即使是二楼的高度跳到地上也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必须要跳,也要先用手拉住窗台底部,身体下垂,自然落下。

逃生手段

1、首先保持冷静,并拨打119电话告知着火地点并告知你所处的位置,等待救援。

2、不能急于跳楼,如果火势不是十分猛烈,可以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撤到安全地带。

3、要是家中有足够长的绳索,可以将绳索的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往下爬到安全的地方,不建议使用,在对火情不了解,盲目自救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危险。

4、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

四大要诀

扑灭火苗:身上一旦着火,而手边又没有水或灭火器时,千万不要跑或用手拍打,必须立即设法脱掉衣服,或者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发生火灾时,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自救。

发出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衣服等物品。住所如果离楼顶较近,可直奔楼顶平台或阳台,发出求救信号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靠墙躲避: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时,都是沿墙壁摸索进行的,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者门口。

塑料袋救急:在浓烟中逃生,可以利用透明塑料袋,塑料袋不分大小都可利用,使用大型的塑料袋可将整个头罩住,小的塑料袋也可以遮住口鼻部分,短时间供给逃生需要的空气。

推荐
Copyright © 2025 交换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