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级:
皇帝:逆袭先太子登基成功(绝对大牛人,历史上夺嫡成功的不出五人);利用李柏舟制衡顾家,保障皇权;善于谋划,在和顾思林和李柏舟的斗争中永远占得先机,事后还不得罪人,面子、里子全有了!
许昌平:春闱案不动声色就把太子坑了个满盘皆输(李柏舟承认破坏屋顶、收买考生都是许昌平策划);邸报案筹划的天衣无缝,即帮助李柏舟翻云覆雨,又间接害了安平伯,帮助皇帝成功收回兵权,不仅没引起李柏舟的怀疑,还引发皇帝注意,当了秘书郎。狠角色!
五大王:太子妃案,巧妙游说贵妃入局在先,算计皇帝和陆文昔在后,步步为营,天衣无缝。以贺寿为名,鼓动贵妃设寿宴;让太子府内奸鼓动太子妃参宴,逼齐王妃提前离开;让孙内人毒杀太子妃后,漏破绽被抓;算准皇帝要平衡朝局,不会处置齐王和赵贵妃,必然胁迫孙内人做假供词,避免姜内官和自己曝露;时间上,事发后一力掩护陆文昔逃跑,即可诬陷东宫宫人动手,又可翦除太子身边最有智慧的陆文昔,还能抱得美人归;陆文昔被抓后,故意向贵妃求情,让贵妃和齐王不会怀疑自己;孙内人出事后,不急不躁静观其变,看着齐王上蹿下跳,看着太子寻死觅活,忤逆皇帝,加深皇帝、齐王和太子的裂痕,为以后的渔翁得利做铺垫。做事稳准狠!
第二等级
顾逢恩:粗中有细。看似大大咧咧,狂傲不羁,在皇帝和顾思林面前分寸把握的非常好,很少挨打挨骂;春闱案事发后,许昌平不急不躁,顾承恩十分淡定,陆文普焦躁不安,高下立见。齐王强纳文昔时,在皇帝面前求情软硬兼施、比太子强多了,到了陆府,在齐王妃面前一句话就破局,比陆家父子强多了。邸报案和陆文昔配合,戏演的精彩绝伦,成功蒙骗了李柏舟。缺点就是不够沉稳,春闱案刑部大堂,急于保护太子(不知道是太子设的局)被皇帝打了板子;廷试被轻易激怒,大闹皇宫;在长洲,急匆匆地偷袭粮库,不知道还要惹出什么祸。
陆文昔:遇事沉稳,思维缜密。陆文昔遇大事特别沉稳,十分难得。邸报案,冷静分析,找到了邸报印刷作坊,非常明智的把供状送到李明州手上,冷静、沉着、有章法;军马案思维缜密,帮助太子识破李柏舟的栽赃布局;太子妃案先是接了姜内官毒杀太子妃的命令,保护了太子妃,帮助太子成功做局,搬倒了李柏舟;太子妃被毒后,果断拒绝五大王不怀好意的邀请,主动投案,留的一线生机;被太子交给张陆正后,三句话说服张陆正,成功自保,并洗脱罪名。陆文昔可以非常好的弥补太子的缺陷。陆文昔的缺点在于大局观差,邸报案李刺史再三强调要及时出宫,为了儿女情长错过时间,结果害了全家;太子妃案,明知姜尚宫要害太子妃,没想对方有后手,即不阻止太子妃赴宴,又在宴会期间精神恍惚,致使太子妃被毒死,直到自己被诬陷,才晃过神来,结果陷入五大王布的天罗地网。
第三等级:
李柏舟,当朝中书令,聪明绝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杀伐果断,绝对狠角色。可惜刚愎自用,明知安平伯是最大的破绽,不提早处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遇事慌张(类似于太子),在军马案由于沉不住气,急于栽赃在前,截取口供在后,自己破了自己的局,满盘皆输!
太子:皇帝一定很奇怪,我英明神武,咋就生出齐王和太子这两个蠢东西!自作聪明,轻信他人,做事流淌滴水,遇事慌张失措,处处留人以把柄。春闱案误信许昌平,害死了卢尚书。邸报案,流淌滴水,就知道洋洋得意,没第一时间想办法传递消息回京,预防李柏舟报复,结果害了陆英一家和顾逢恩的前程;军马案协助陆英举报成功后,不知道协助皇帝把军马事宜处理妥当,却一心想着娶老婆(江山社稷为重呀!大局观呀!)和皇帝闹别扭(皇帝和顾逢恩都门儿清,有齐王妃在,陆文昔能进齐王府大门吗?就太子和李柏舟脑子犯傻)结果留下后患无穷;太子妃案更是屡次昏头,明知陆文昔知晓谁要毒害太子妃,为何不问,不提醒陆文昔,不做进一步防备?(我的太子呀,别人一击不得手,必然有后手呀!)被胜利冲昏头脑了!陆文昔被抓,怒不可遏,真把陆文昔当凶手,陆文昔要杀太子妃早就杀了;控制孙内人,拿到口供,就得意忘形,(春闱案刚被许昌平坑过,没记性呀!)完全忽略对手的后招;皇帝平衡政局的需要,作为太子不可能不懂吧,你要扳倒齐王和赵贵妃,皇帝能不反击吗,我们的傻太子,完全没有准备,占上风时只知道忤逆皇帝,拿三法司压迫皇帝,处于下风,束手无策,只知道跪地求饶,不懂得用性命要挟,这点连赵贵妃都不如!还好意思说保护陆文昔呢,陆文昔保护你还差不多,要不是陆文昔聪明,至少被太子害死两次了!
第四等
陆英、张陆正、陆文晋(书呆子)等人就不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