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有什么好处
时间:2025-04-13 16:26:30
答案

一是可以增加缴费年限。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大多数地方是从1990年左右开始的,按照时间来计算,到现在为止最长的缴费年限也就是30年,如果是从1992年或是1996年开始计算,最长的缴费年限就是25年到29年。之所以要从1992年或是1996年开始计算缴费年限,这主要是根据个人账户建立的时间来确定。

但是从现在办理退休的人员来看,目前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退休时计算的缴费年限,大多数接近40年。国有企业由于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早,虽然有视同缴费年限,但是实际缴费年限要高于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是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所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同缴费年限占了90%以上,实际缴费的比例不到10%。

二是可以提高平均缴费指数。所谓缴费指数,就是本人缴费工资与当地社保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的缴费基数的比率。如果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只能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这个60%就是本人的缴费指数,也是最低缴费指数;当本人的实际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只能按照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这个300%既是本人的缴费指数,也被称为最高缴费指数。

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各地在计算养老金时,视同缴费年限很多地方都是按照140%来计算视同缴费指数,如果以前只有少部分的实际缴费年限,而且缴费指数都是60%,但是加上视同缴费年限以后,由于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是按照140%来计算的,被平均以后实际上平均缴费指数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是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养老金计发最重要的部分,除了按照300%的缴费的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可能会和基础养老金持平以外,大多数的人的基础养老基金都会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是同缴费年限的人,由于平均缴费指数比较高,缴费年限长,而这两个指标都是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中比较重要的数据

基础养老金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固定的,但是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越高,计发基数就会越高,每多一年缴费年限,就要多领一个1%的基础养老金。按照这个计算规则来计算,缴费指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四是要增发过渡性养老金。在养老金计算时,如果只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员,养老金计算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但是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还要增加过渡性养老金。由于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实际缴费年限相对比较短,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减少,从而会影响养老金的待遇。为了弥补因为个人账户减少而导致养老金待遇降低的问题,在计算养老金时,对视同缴费的人员要增加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既要和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挂钩,还要和视同缴费年限挂钩,还要和视同缴费系数挂钩,还要和视同缴费指数挂钩。在企业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一般没有考虑视同缴费系数,只考虑视同缴费指数;但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时,既要考虑视同缴费系数,也要考虑视同缴费指数。其中视同缴费系数要和在职时的职务、职级和技术职称挂钩,这就是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会高于企业职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是视同缴费年限计算为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除了要视同为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以外,还要视同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在办理退休时,如果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达到国家规定的缴费年限,办理退休后不再缴纳医疗保险,终身享受医保待遇。医疗保险有了视同缴费年限,加上实际缴费年限,大部分人在办理退休时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缴费年限,从而避免还要补交医疗保险的烦恼,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一大好处。

推荐
Copyright © 2025 交换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