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水桥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史料记载,一种是民间传说。
在民国时期刊印的《安县志》中记载:林贤相,西乡雎水场人,乐善好施。场北半里许,古有要津,为安绵必由之大道。而河深岸阔,每年夏间河水泛涨,行人多所覆溺。贤相家习微业,独发善愿,捐修木桥,旋为水冲坏。贤相矢志苦积,坚意渡人。嘉庆四年,倾囊出其所积银一千八百余两,建修石桥。三年功始成,名为太平桥。
传说太平桥在接近竣工的时候,还差最后一块“杀尖石”,好几位能工巧匠打磨的石块都与缝隙合不上,最后一位学徒拿出一块石头,大家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将石头抱来,投放进去,拱桥就天衣无缝地合拢了。这时,这位学徒将石头的来历娓娓道来,原来这块石头是出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将其打磨好并嘱托好生保管,将来定能派上用场。众人一听,忙道老人是鲁班下凡。消息传开后,百姓蜂拥而至,人人都称赞是神仙下凡,帮忙修桥,所以取名神仙桥,又因修桥后,风调雨顺,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所以又名太平桥。太平桥因此具有了仙气,并能保平安,保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