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与祧庙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功能、历史背景和社会阶层的对应关系。首先,从功能和历史背景来看,祧庙是指祭祀先祖的庙宇,主要用于祭祀已经去世的祖先,是家族或宗族的共同信仰场所,用于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而太庙则是祭祀天地神明和帝王的庙宇,是国家的官方宗教场所。
其次,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太庙主要对应的是古代的皇帝,而宗庙则是诸侯士大夫阶层的祭祀场所,祖庙则对应的是宦官。对于平民来说,他们祭祀祖先的地方通常被称为祠堂。
在明代,宗庙制度曾经发生过一些变化。例如,在明宪宗时期九庙具备,但在明孝宗时期,由于九庙已满,宪宗需要升祔太庙,因此确定了太庙的祧庙顺序。这一制度在嘉靖时期经过改革,但九庙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末。